4月1日,《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AQ/T 3034—2022)将正式施行。该标准将代替《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AQ/T 3034—2010),作为化工行业标准,进一步推动化工企业有效系统识别、管控风险。
相较于《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即将施行的《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不仅在名称上发生了变化,其中关于风险管理要素的内容也进行了较大调整和修改。
变化背后,反映出化工安全管理在理念进化和技术发展方面的哪些趋势,又将对化工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哪些影响?
对此,ISEE联系到了应急管理部化工过程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主任、石油和化工行业化工过程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危险化学品本质安全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威廉体育平台最新网站党委副书记及董事长蒋军成,并进行了访谈。
ISEE:从《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到《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同样是对化工企业生产安全的管理导则,从强调工艺安全,到强调过程安全,两个标准的名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蒋军成:《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颁布于2011年,强调工艺安全,重点在于提高我国化工工艺安全管理水平。
可以这么说,工艺安全管理(PSM,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是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难点,只有提高工艺安全管理水平,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化工企业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
工艺安全管理通过对化工工艺危害和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价和处理,从而避免发生与化工工艺相关的伤害和事故。建立工艺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是确保工艺设施如化工厂、炼油厂、天然气加工厂等得到安全保障。
工艺安全管理体系专注于预防重大工艺事故,如火灾、爆炸和有毒化学品的泄漏等。与工艺相关的安全,美国OSHA以及中国AQ标准中都有相应的参考,这是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今年4月1日正式施行的《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强调过程安全,则是为了更好指导推动化工企业加快提升过程安全管理要素管理水平,提高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推动全国化工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化工过程安全一般包括化工过程所涉及的物料安全、工艺安全、设备安全等多个方面。《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是以全面识别和管控整个化工过程中的风险为目标,每个要素都是对各类事故致因的高度概括和归纳,全面规范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化工过程安全管理,通过识别、评价、消减、控制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达到最佳安全状态,从而消除隐患、预防化工事故的发生。
ISEE:新标准的要素内容上从12点增加到20点,增加了诸如装置安全规划与设计、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本质更安全等方面的管理要求。这些新增的管理要求,反映了化工安全管理在理念进化和技术发展方面的哪些新的趋势?
蒋军成:新增的管理要求主要体现了以下理念和趋势:
一是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理念。
比如新增的装置安全规划与设计方面的管理要求,体现出现代化工过程安全管理越来越强调和重视化工装置设计、施工、生产、储存、使用、废弃处置等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企业设备、装置安全管理主要集中在装置使用和维护阶段的安全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具有局限性。在现代安全管理理念中,设备、装置的安全管理范围开始扩展,从前期规划、设计、制造到选型、购买、运输、安装,再到正常使用、维护、技术改造、报废等,我们将这整个过程称为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应该涵盖装置全生命周期的全流程和各环节。
安全源自设计,始于质量,许多事故都可以追溯到其项目早期埋下的隐患。因此,对于化工装置来说,安全规划与设计方面的管理要求至关重要,比如,在装置规划设计阶段就通过风险分析和评估、在设计时就采取减小设备安全风险的措施、在设备购入后进行验收风险评估等,从源头上降低装置使用和维护过程的安全风险。
二是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理念。
比如新增的本质更安全方面的管理要求,反映了现代化工安全管理由传统的事故监测预警、事故后应急处置为主,演变为事故前预防为主。该理念强调通过Minimize(最小化)、Substitute(替代)、Moderate(缓和)、Simplify(简化)等基本原则,把过程安全风险尽可能消除在化工过程的设计等初期阶段,最大程度实现风险的最小化、过程的本质安全化。
严格地讲,不存在绝对的本质安全过程,当某过程相比于其它可选过程消除或最小化了危害特征,就认为前者是本质更安全的过程。相比而言,传统安全方法是以控制危害为目标,仅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或弱化事故后果的影响。而本质更安全则强调,在过程早期根据物质和过程的固有属性消除或最小化危害,同时要求在整个过程全生命周期从本质上考虑过程安全,从而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实现过程事故趋零。
需要注意的是,本质安全与传统安全方法并不是互相否定的关系,二者有效互补,在过程生命各阶段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整体来说,本质安全占主导地位,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发挥指导作用。比如,引导传统安全方法在其适用的阶段层次上尽可能采用本质提升方案等。
三是过程安全体系化管理理念。
该理念的核心在于围绕管理和控制过程风险的目标,建立一套企业适用的管理体系,实施主动的、前瞻性的管理,并通过定期审核不断改进管理。
新标准中增加的安全领导力、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审核与持续改进等要求,都是在结合国内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实践的基础上,融入了国际先进的过程安全管理理念、最佳实践经验以及国内有关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力求贴近企业管理实际,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化工过程安全管理体系。
比如,安全领导力建设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没有“管理者安全领导力”,就没有“全员的安全执行力”,也就谈不上落实过程安全管理;又如,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建立和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
在过程安全管理理念的背景下,企业应致力于预防和控制安全风险,因此即使符合了“达标”“验收”“许可”等政府规定的各项具体要求也不代表万事大吉,而是要不断完善企业安全文化。
另外从系统观点看,一个不经任何审核的管理系统的绩效最后一定是下降的,因此必须定期评价和审核管理系统的有效性、适用性以及实施绩效,从而促进管理系统的持续改进。
四是强化安全风险管理。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先进的安全生产及管理理念,如HSE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在HSE管理体系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与环境管理得以有效整合,切实保障了化工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而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企业推进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理念。
从化工行业的总体发展来看,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部分企业缺乏安全生产和管理意识,安全隐患没有及时有效整改,企业生产安全风险很大。安全生产管理理念是随着人们生产安全与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从最初的宿命思想到可控思想、从单独因素到系统因素、从单一关注伤亡到将健康与安全统一考虑,都是不断进步的表现,
新标准围绕安全风险管理提出了多个方面的要求。强化安全风险管理,也是国家强化安全理念的明显特征。欧盟及其成员国普遍重视和加强安全风险管理,欧盟各国大多工业化程度较高,非常注重把工业信息化技术手段用于职业安全与健康监管领域。
ISEE:从您的研究来看,目前化工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从理念和技术上,还面临哪些问题?新标准的施行对于这些问题的缓解有何帮助?
蒋军成:近年来,我国化工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但化工行业高风险性质依然没有改变,长期积累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部分化工企业安全基础薄弱,安全管理水平低,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任务艰巨复杂。
一是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不少企业还存在着管理理念滞后、思想认识不足,生产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力低,化工本质安全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比如:原辅材料的不合规带来生产加工过程工艺安全的风险,致使生产过程无安全保障;装置设备老旧缺陷带来的风险致使人的不安全行为易导致事故发生等等。
二是有的企业在具体的安全管理建设上所做的工作举措并不有效,未能结合当前复杂的化工生产环境就具体的管理要素进行丰富,现有的管理体系所包含的要素以及功能覆盖性并不全面,再加上管理人员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缺乏专业认知,导致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未能有效引进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导致管理系统功能不全面,执行效能较低。
新标准的施行,将极大地推动化工企业有效、系统识别和管控化工过程风险,从而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化工产品从设计、试车、制造、运输等全流程的规范管理,对于本质安全而言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新标准中增加“本质更安全”这个管理要素,旨在从化工生产领域的全生命周期去缓解目前面临的问题,从原料供给到产品的出厂、运输、入厂、加工、生产到出售的全生命周期,从项目装置的立项、设计、建设、试生产、规模化的全过程环节,深刻认识、理解并落实“本质更安全”这个管理要素。
相较于旧标准,新标准对现有的管理要素进行了更新和完善,比如安全生产信息管理、设备完好性管理等,同时增加了很多新的管理要素,比如安全生产合规性管理、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等,这对于企业更新安全管理理念、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引进安全生产新技术将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与价值。
化工安全是“国际安全和应急博览会”的重要内容板块。2022国际安全和应急博览会期间,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在现场同期召开了“第九届化工行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交流研讨会”“第三届精细化工反应安全技术研讨会”。
2023国际安全和应急博览会将继续在此基础上深挖化工安全议题,在政策法规标准、管理理念、科技装备上为化工企业提供更丰富的内容、更实用的参考。
2023年3月7日《安全应急产业资讯》:https://mp.weixin.qq.com/s/ESaApEZEmOeLGwhJYiXGiw
转载自威廉体育平台最新网站常青藤新闻网:https://cqt.njtech.edu.cn/info/1015/43207.htm